醫院建筑設計的要點與建議
來源:山東康德萊凈化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9-11-18
隨著社會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對醫院設施、環境的需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醫院建筑的功能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的功能不再是單純追求治療疾病的唯一手段,還要通過病人的心理的和社會的需求營造一個方便、安靜、祥和、溫馨的環境,而醫院的環境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著特殊的治療作用。因此,醫院建筑的設計也隨著社會要求的變化而出現了新的理念與手法,通過醫院環境的良性改觀,消除和緩解由于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焦慮,改變病人的心態情緒,這就要求現代化的醫院,在醫院規劃設計時多一些人性化的考慮。
首先,在項目的開始建筑師就應該參與可行性研究過程,對建設項目的必需性及可實現性進行分析。醫院建筑相對投資大、要求專業全面,一旦某方面考慮不周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所以應全面了解(或協助院方分析)醫院對建設項目的規模、檔次的實際定位,以及建成后要達到的目標。 其二,在選址程序之前,應對建設項目的構成與面積分配有一個大概分析估算,獲得確定建筑物(群)大致體量、高度、占地面積等總體規劃條件的第一步信息;在選定建設用地后,應針對醫院建設項目特點提出對醫院用地基礎設施現狀的要求以及醫療設備設施的要求、了解醫院用地和周邊城市道路、市政設施現狀條件,獲得確定建筑物總體規劃條件的第二步信息。 第三,設計前期另一個重要工作是分析和決定項目建設的階段目標,即確定醫院建設發展的近期遠期目標。這有利于我們全面的分析研究問題,使工作具備前瞻性,使近期建設在建筑、設備設施等各方面為遠期發展留有余地。 各國建筑師一直在探索合理有效的醫院設計方法,目前較為成熟的一種概念即模塊式設計。具體方法是盡量歸納每功能區特點,形成標準化的單元,發展成可應用于各種不同醫院或院區的可重復使用的設計。模塊式設計的優點是由于標準化的單元形成前對其組合曾進行過比較細致的分析研究,因此投入使用后效果較好且運行費用較低。前蘇聯及東歐國家最早開始嘗試標準化的設計方式,其更傾向于醫院整套設計與建設的標準化,因此醫院的靈活性及擴建發展的可能性較差。從事這項研究的還有英聯邦國家的部分國家衛生保健體系,他們提出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的是標準化單元的模塊,根據用地等具體情況機動靈活的進行組合,因適用性更強被廣泛采用。
醫院中存在一些有特別要求和固定做法的特殊部分,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因而從一般的標準化設計中分離深化并重新組合,形成某些固定形式的做法即為類型化設計。類型化設計常應用于病房樓護理單元的設計中。下面以病房樓護理單元設計為例說明類型化設計的特點。約占醫院總面積40%的病房部分設計一直是各國醫療部門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最初階段即上世紀50年代,病房樓的形式以單內廊條板式為主,護理單元為長條形布置;至二十世紀后期,隨著建筑設備技術的發展醫院建筑的體量進深普遍加大,病房樓的形式以復廊有內區的形式居多,復廊式護理單元不斷發展優化,最后形成了幾種較成熟的護理單元類型。其共同特點是:標準層設有兩個病房設于有自然通風采光的外部,工作輔助用房設于內區采用機械通風和人工照明,護理單元病房構成以四人間為主(約占75%),其它為單人間和二、三人間(約占25%),護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員工的行走路線縮短以及便于觀察,同時利用內區設置完整的物資供應藥品管理的工作區域――護士角(NC),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目前,“T ”型和雙“T ”型護理單元是歐洲及日本醫院病房樓設計主要形式,其中雙“T ”型護理單元因其可以靈活調節相鄰護理單元的病房數量以適應醫院科室不同需求而更加得到認同;另外其它幾種集中式(方形、三角形、Y型)護理單元及組團式護理單元也被廣泛采用。
醫院中存在一些有特別要求和固定做法的特殊部分,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因而從一般的標準化設計中分離深化并重新組合,形成某些固定形式的做法即為類型化設計。類型化設計常應用于病房樓護理單元的設計中。下面以病房樓護理單元設計為例說明類型化設計的特點。約占醫院總面積40%的病房部分設計一直是各國醫療部門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最初階段即上世紀50年代,病房樓的形式以單內廊條板式為主,護理單元為長條形布置;至二十世紀后期,隨著建筑設備技術的發展醫院建筑的體量進深普遍加大,病房樓的形式以復廊有內區的形式居多,復廊式護理單元不斷發展優化,最后形成了幾種較成熟的護理單元類型。其共同特點是:標準層設有兩個病房設于有自然通風采光的外部,工作輔助用房設于內區采用機械通風和人工照明,護理單元病房構成以四人間為主(約占75%),其它為單人間和二、三人間(約占25%),護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員工的行走路線縮短以及便于觀察,同時利用內區設置完整的物資供應藥品管理的工作區域――護士角(NC),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目前,“T ”型和雙“T ”型護理單元是歐洲及日本醫院病房樓設計主要形式,其中雙“T ”型護理單元因其可以靈活調節相鄰護理單元的病房數量以適應醫院科室不同需求而更加得到認同;另外其它幾種集中式(方形、三角形、Y型)護理單元及組團式護理單元也被廣泛采用。 手術部是外科系統乃至整座醫院的心臟,其對潔污分區、潔污分流及人流物流線路要求十分嚴格。傳統的手術部是單走廊布局,劃分為污染區、相對無菌區、無菌區。伴隨傳統醫院總體布局方式的改變,現代醫院的手術部多布局在住院部與門診之間,采用大進深多通道布局,同時生物潔凈空調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滿足空氣層流凈化要求的保證。現代醫院的手術部一般采用回收廊式設計與供應大廳型設計兩種形式。前者側重手術使用后污染品的管理,后者側重使用前無菌物品的清潔管理。在我國,手術部一般采用回收廊式設計。回收廊式手術部的人流、物流線路由一條內部清潔走廊和外部環狀閉合的污染回收走廊構成,手術使用后的物品只能通過污染走廊運輸、回收。病人與醫護人員分別由兩口進入清潔走廊,醫護人員經過更衣淋浴衛生通過進入無菌區,手術病人由污染區經過相對無菌的過渡空間換推床后才能進入無菌區。潔凈物品可通過兩種方式送至無菌區內,一是由專用垂直清潔電梯直接運輸,清潔電梯如設于無菌區內應加雙向無菌隔離門;再一種是由密閉的水平運輸工具經過相對無菌的過渡空間經風淋消毒后送至無菌區內。
影像診斷技術是醫療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雖然一座幾萬平方米的醫院中影像科室的面積僅占2000平方,但醫院設計中影像科室的設計布局是非常關鍵的。影像中心的布局應介于門(急)診、醫技(手術部)與病房之間的有利位置,通常影像中心采用集中式布置的方式,但近年來一些醫學專家提出分散式布置影像科室方案,認為“影像診斷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集中式布置相對造成診療過程、候診時間長,應使其服務靠近病人而不是病人去尋找影像科室”,此觀點有一定程度預見性,但目前分散式布置尚未成熟。 在病房及醫護人員的辦公室中安裝窗戶,病人和醫護人員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寧靜、城市生活的忙碌、季節的更替、晝夜交替的日常模式。使之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到最佳狀態,由此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輔助加速病人的康復。設計中采用低位大窗可取得較大的室外景觀,較大的通風面積和新風率,降低室內細菌濃度,同時可改善采光并引進陽光殺菌。 室內熱環境。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是室內熱環境設計的一項決定性生理指標。醫院室內設計應該考慮可使病人方便控制室內環境溫度的裝置。室內聲環境。其主要任務是降低噪聲值,保證病人能安穩入睡。 室內光環境。光環境設計是塑造室內空間的核心要素,光環境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必須以能充分發揮醫院的功能,滿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以直接或間接地對醫療起作用為目的。 病人的色彩心理是豐富而變化的。就總體而言,醫院適宜以中彩色的混合色組合為宜;就室內而言,建議分區配色,依據各單元的病人性質而定。醫院的色彩環境設計是以色彩對人的心理、行為的作用為基礎的,根據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的色彩聯想。而色彩的聯想可以作為醫院色彩環境設計優化的依據,對病人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植物能夠提供一處更尋常的家庭式環境,并可以幫助病人放松。自然化的景色更容易使病人變得平靜、堅強,而且可減輕壓力。而在醫院室內空間進行適當的裝飾,可以活躍醫院的空間氣氛,轉移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 醫院室內的無障礙環境設計應更加完善。那些重癥或行動不便的患者相對于醫院的內在環境是一種被動的屬性,只能默從,縱使不滿意也無能為力去改變,因此,不好的以及不適當的環 環境設計會使病人產生反感心理,而使其被動地位更加劇,最后從間接到直接延緩其疾病的治愈。因此,設計者更應努力為病人創造一個舒適且促使其進行一定積極主動行為的就醫環境,以真正使其成為一個主動的環境使用者。 醫院的交通流線是否暢通,直接關系到醫療行為和病人就醫流線的便捷及效率。醫院的交通組織,除應一般的組織原理外,還應符合醫院的醫療流程,并充分考慮到醫院組織模式的可變性,為醫療將來的變化發展留有余地。目標明確、流線清晰、聯系迅速、醫患分流各自領域互不影響,建立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就診環境。建筑的外部交通從主要形式分可分為車流和人流兩種。細分可將車流分為急救車流、門診車流、出租車流和服務車流。人流可分為醫護、門診、急救和探視。一般的醫院中,車流和人流重復交叉,不做分流處理,往往人車混雜,交通惡化,車與車、人與人之間也難以有效組織,造成人流流線復雜,不能迅速抵達目的地。靜態交通主要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兩種。外部交通的解決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和嘗試,調整,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①總平面布置中可考慮急診、婦產、傳染、核磁共震門診等與常規門診分設,單獨留出就診“綠色通道”。 ②利用目前建筑設計中主入口往往設在二樓的做法,考慮人車分流,人流和車流分別利用不同的高差的道路,形成立體交叉,立體分流。 ③在門診樓中,從大廳處按照導流圖所示,以不同的顏色和箭頭標識在走道地面或墻角線上指向各檢查科室位置,以減少患者家屬往返路程。 ④充分考慮機動車擁有量的大量增加,結合人流,將停車場放入地下。 醫院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十分復雜的,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醫療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出現許多邊緣學科和新的治療技術,這就要求醫院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特性,設計時考慮醫院的動態發展規律,運行模式的可變性,采取切實可行的建筑形式,保證醫院的順利運行,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