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將來做什么,或是偉大或是平凡,最重要的都是生命的過程。
據一項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2400多萬青少年表現出典型的網癮癥狀,其中1820萬癥狀嚴重。
中國目前有9萬家網吧,其中89.4%的用戶在里面打游戲,超過一半用戶年齡在10歲和29歲之間。
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ABCD,但一定知道什么是英雄聯盟;很多人不關心成績的好壞,但一定在乎自己的戰績是否輝煌。
但孩子,有一點我希望你記住:你為游戲買單,但游戲不會為你的人生買單。你為讀書買單,讀書一定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你所有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
最高贊的回答是:“能處理好生活中的瑣碎小事,能處理好與朋友之間的關系,能處理好學習上的問題,讓父母特別放心。”
這樣的孩子,在更多的時候會選擇順從本心。要知道,“人云亦云”其實是個很可怕的現象。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就像同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么?比起標準答案“雪化了是水”,有主見的孩子會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難道有錯么?
有興趣愛好,才能顯出一個人的真性情;而成績,也不應該作為評價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
萊辛說:“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東西更多。”
一個長久專注在自己愛好里的人,自然會在這些方面精于別人。而這,不也正是學習的意義么?
孩子,這是一個看成績的時代,但相比于成績,我更關心你是否有所熱愛。
前段時間,上海碩士工程師楊某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累計逃票480次,涉及金額2萬元,被上海鐵路警方抓獲的消息登上了熱搜。
人品不好的人,或許可以將自己偽裝成謙謙君子,但所有的偽裝都不可能長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我們常說:欣賞一個人,始于顏值,敬于才華,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
孩子,雖然人人都想生活十全十美,但事實是,從來沒有真正的完美。
以前有位太后因為精心籌備多年的壽宴臨時取消了,心里悶悶不樂。
太后不解,丫鬟接著說:“頭上有個包,才能盛得下福壽啊!聽娘說,凡事不能做得太滿,必得留點缺憾,太滿了,就把福享盡了。”
太后這才恍然大悟:即使是壽星老兒,頭上也有一個大包,更何況是你我這些凡人呢?
幸福在于知足,而缺憾是生活的常態。我希望你,要么努力去改變,要么盡力去接受。
很多人崇尚娛樂,崇拜明星,而這其中,年輕人無疑占了絕大多數。
他們關心明星的每一場演唱會,每一張CD,每一部電視劇,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當代社會,追星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日常。這本身沒有什么對錯,但孩子,比起追星,我卻更希望你有信仰。
有人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給你自由、給你才華、給你青春、你會做什么?”
回答是:“你一定要像書里的那些名字一樣,做天下的鹽,成為世上的光。”
有人說:“成功是一個旅程而非目的地。做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
以前有一個年輕人自稱看破紅塵,每天什么都不干,懶洋洋地坐在樹底下曬太陽。
有一個智者問他:“年輕人,這么大好的時光,你怎么不去賺錢?”年輕人說:“沒意思,賺了錢還得花。”
智者又問:“你怎么不結婚?”年輕人說:“沒意思,弄不好還得離婚。”
智者說:“你怎么不交朋友?”年輕人說:“沒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會反目成仇。”
智者給年輕人一根繩子說:“干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年輕人說:“我不想死。”
生命就像一本很精彩的書,我相信讀到它的人,一定會選擇停下來去細細翻閱它的每一章節,而不是直接翻到最后,迫切地想知道結局。
人難免有錯,有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省自己,改正錯誤,這樣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但感恩可以;改變別人改變不了現狀,但改變自己可以。
《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表明,我國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7成人有過勞死危險;每年猝死人口超過55萬,每天有10000人確診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