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病例到目前,全國已確診患者24000余人,各方面都在采取措施防控疫情繼續蔓延。2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第五版方案明確了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以成為傳染源。
按照國家衛健委2020年1月27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工作方案(試行)》,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都應轉運至定點醫院集中救治。醫院發熱門診發現有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直至轉運到定點醫院前期間,患者都是在接診醫院停留。一旦疑似患者最終成為確診患者,在此期間如果醫院沒有相對安全的環境留觀患者,將會對收治患者區域的醫院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保潔員、保安員等等,以及其他來就診的患者帶來很大的感染風險。面對突如其來的患者,很多醫院都已經超負荷運轉,然而,一些小醫院或者建筑比較老舊的醫院,標準的負壓隔離病房數量有限,甚至都沒有標準的負壓隔離病房。因此,筆者建議如果醫院缺乏標準負壓隔離病房,有條件的醫院應嚴格按照負壓隔離病房相關規范新建或改造一定數量的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如果沒有條件或者來不及新建或改造標準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要快速響應,通過安全可及的技術手段緊急改造一些簡易負壓隔離病房,用于留觀轉運前的疑似或確診病例,盡量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切記不可做為長期治療用房使用。
簡易負壓隔離病房(以下簡稱簡易負壓隔離病房)的建設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實施改造的技術人員要充分了解關于負壓隔離病房規范和擬改造區域的現況條件。第二、合理選址和布局,簡易負壓隔離病房要做到相對負壓,有效隔離,相對負壓簡單理解就是房間的進風量(新風)小于排風量。病房所在位置與其他房間隔離,病房內的“三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劃分清楚,條件允許的最好設置雙通道,做到有效隔離。第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安全、可及的技術措施。第四、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一、 充分了解規范
目前現行的規范主要有國家標準《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環境控制要求》GB∕T 35428-2017、北京市地標《負壓隔離病房建設配置基本要求》DB11-663-2009和行業團體標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T/CECS 661-2020供參照,實施改造的技術人員應結合自身醫院的特點和場地條件,制定可行的技術方案。
二、正確選址合理布局
簡易負壓隔離病房盡量選擇在獨立建筑內,最好處于醫院的下風側。應鄰近發熱門診,有利于縮短轉運距離,如發熱門診為獨立建筑,宜在發熱門診內設置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另外,由于簡易負壓隔離病房留觀的患者非確診患者,所以宜為單人間,避免和其他病人混用,以防交叉感人。病房宜布置在建筑的一端,便于隔離。盡量選擇密閉性較好的房間。盡量不要選擇有回風的空調系統區域設置簡易負壓隔離病房。
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區域應嚴格實施醫患分區,結合衛生安全等級分為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相鄰區域之間應設置相應的緩沖間。清潔區指醫護工作區域,包括辦公、會診、治療、護士站等用房;潛在污染區指內走廊和緩沖間等區域;污染區指病房房,包括病房內的衛生間。從清潔區到潛在污染區、從潛在污染區到污染區均應設置緩沖間, 緩沖間面積不應小于3m2。
按要求選擇合適的區域作為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后,房間布局要盡量符合圖1要求,如果不能滿足,需對相應區域進行改造,才能做到有效隔離,降低感染風險。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內應設置衛生間,如果實在來不及改造應提供便盆等如廁設施供患者使用,以保證患者不會因如廁而離開病房。
圖1 負壓隔離病房布局及分區示意圖
三、充分評估現況
1.應檢查現有房間新風系統。醫院當中主要的空調系統包括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全空氣空調系統和多聯機空調系統,也有分體空調等系統。醫院一般區域多為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包括普通病房、診區等等。
2.應檢查現有房間排風系統。如果房間原設置有排風系統,應測定其排風量,并測定房間的壓差,常規區域一般為正壓或微負壓,所以很難滿足負壓隔離病房相鄰相通不同污染等級房間的壓差(負壓)不小于5Pa的要求。另外,要檢查排風系統是否為獨立系統,如果為獨立系統還應檢查其排風口位置,是否遠離進風口和人員活動區域,是否設置在高于半徑15m范圍內建筑高度3m以上的地方,并且距離最近的建筑物的門、窗、通風采集口等的最小距離大于20m。如果不滿足上述要求,應停用該房間的排風系統,采取設置盲板等技術措施封閉排風口。
3.檢查房間圍護結構、門、窗的密閉性,對不嚴密的地方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密封。檢查房間供電線路的可靠性,確保區域供電安全。檢查房間是否有排水設施,如有排水管道是否排至污水處理站。
四、可選擇的快速可及的技術措施建議
1.根據區域的空調系統形式準確了解房間的新風量,按要求人均新風量不應少于40m3/h,最好通過風速儀、風量罩等設備現場測定,精確計算房間新風量,并做好記錄。
2.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排風系統重新設置排風系統。如果時間充裕或者材料可及,可以制作通風空調系統常用金屬或非金屬通風管道。如果時間緊急,又沒有合適的材料和設備,可以采用一般醫院都常備的用于應急通風的手提風機或其他應急風機(見圖2),管道選用接頭少的軟管,或者PVC硬管,市場上比較容易采購,但常規的PVC管道多為排水管道,管徑比較小,所以對排風量有一定限制。
3.簡易負壓隔離病房污染區和潛在污染區的換氣次數宜為10次/h~15次/h,清潔區的換氣次數宜為6次/h~10次/h。如果不能滿足,應結合房間實測的新風量,選用排風機,保證排風量比新風量大20%以上,可視房間的密封情況增大排風量。確保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與緩沖間之間保持5Pa壓差,應保證氣流從清潔區到潛在污染區再到污染區,負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病房衛生間、病房、緩沖間與潛在污染區內走廊、清潔區,清潔區氣壓相對室外大氣壓保持正壓。
3.排風口需位于房間的下部,形成上送下排的氣流組織形式。另外,污染區的排風機應設置在室外,必須確保排風管道的密閉性,盡量減少排風管道在室內布置,在建筑內的排風管道內必須保持負壓。排風口應設置在高于半徑15m范圍內建筑高度3m以上的地方,并且距離最近的建筑物的門、窗、通風采集口等的最小距離不少于20m,不足20m的應設圍擋。污染區排風口應經高效過濾器過濾后進行排放,如果排風口無法設置高效過濾器排風系統應采取有效的消毒的措施,確保排風經過無害化處理,原則上盡可能降低對其他區域的感染風險。
五、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按照規范要求對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區域的壓差、壓力梯度、氣流流向等技術參數進行檢測,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后方可啟用。投入使用時,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區域的新風系統和排風系統應常開,醫護區內房間可只送新風,保持醫護房間內相對正壓;負壓區域要保持排風量大于新風量維持必要的壓力梯度,防止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內空氣溢出。
醫院的新風系統通常設計成分層分區域的獨立新風系統,新風管道同時連接了很多房間。在新風系統正常使用時,各個分支管道的平衡較好的情況下,可以保證不會出現倒灌和串風的現象。但是,當一套新風系統負擔兩個以上簡易負壓隔離病房時,在新風機停機,排風機工作狀態下,可會由于各個房間排風量的差異而通過新風管道進行空氣流通,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兩個簡易負壓隔離病房在共用同一新風系統的情況下,如果兩個房間的新風量相同,并且新增加的排風機的排風量存在過大差異就可能會造成通過新風管道串風的現象發生,造成交叉感染。所以,應做好系統實時監測工作,避免以上兩種情況發生。如果在新風機組停用時,應保持排風系統正常工作,可通過開窗等方式補風,維持必須的壓力梯度。
患者確診后按照相關要求迅速轉移,并按照相關感控標準要求對進行終末消毒。如果確定簡易負壓隔離病房不再使用,應對空調系統及臨時設置的排風系統進行徹底清洗、消毒。通風空調清洗、消毒時操作人員,應注意防護,佩戴護目鏡、口罩和防護手套,避免造成傷害。對有可能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空氣過濾器在清洗與報廢前必須先進行消毒,并且按照醫療廢物相關要求進行處理。
結 語
醫院普通區域改造為用于臨時留觀的簡易負壓隔離病房設施雖會存在一些硬件上的短板,也與規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但考慮目前為特殊時期,時間緊迫,資源緊缺,結合醫院自身條件,利用現有資源,采取安全可及的技術手段盡可能的為醫院工作人員和疑似患者創造一定的安全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不失為一種適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