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凈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來源:山東康德萊凈化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9-9-23
縱觀國內外空氣凈化技術的發展史,都是伴隨著產品的可靠性、加工工藝的精密化、產品的微型化以及產品的高純度等要求而不斷地發展的。無論是在陀螺儀制造過程中應用空氣凈化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還是在戰爭中發現電子儀器失靈的原因是灰塵作怪;無論是發射探索太空,還是阿波羅登月科技競爭;無論是1k位集成電路的大規模生產,還是產品的微型化需求使集成度越來越高,發展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集成度從1k位發展到1m、1km、4km、16km······;無論是控制無生命的微粒,還是控制有生命的微粒;無論是航天、軍方產品的需求,還是民用產品和家庭生活的需求······。空氣凈化技術就是在這種需求、滿足、更高的需求、更好地滿足中不斷地發展,應用領域不斷的地延伸。
國際上空氣凈化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以下階段: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航空業的陀螺儀制造過程中提出了生產環境的凈化要求。在制造車間、實驗室建立了“控制裝配區”,供給一定量的過濾后的空氣。在朝鮮戰爭中,美國找到了電子儀器出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灰塵作怪,而促成了空氣凈化技術的起步。
1957年,前蘇聯顆人造的升空,---了美國加速發展宇航事業,制定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其電子控制儀器和精密機械加工環境均要求凈化,因而促進了凈化技術的大發展,建造了百級潔凈室,誔生個潔凈室標準。
1970年,1k位的集成電路開始大規模生產,使凈化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20世紀80年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生產,使空氣凈化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集成電路的最細光刻線寬達到2~3um。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國、日本研制出0.1um級空氣過濾器,為潔凈度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在20世紀90年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生產有了新的進展,最細光刻線寬由80年代的微米級發展到亞微米級。到20世紀末,要求達到0.1~0.2um,集成度達到1km。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越高,要求的光刻線寬就越小,則要求控制的塵粒粒徑就越小,塵粒數量也越少。如今,要求0.1um10級的潔凈度已經很普遍,將來要求的潔凈度會更高,潔凈室的應用領域會更加寬廣。